北京大学因怕北医学生带病入校园,而拒绝其入校……今天刷屏了
导读
面和心不和,更像是同城异地恋?!
来源:医脉通
作者:苏暄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今天(18日)上午,“如何看待北京大学因怕医学生带病入校园,而拒绝其入校”登上了知乎科学热榜No.10。圆明园、深研院、万柳乃至清华交流生都能刷脸刷卡进去本部,而医学部学生需要一到两天提前预约且有名额限制,还可能预约失败被拒之门外。
知乎及未名bbs截图
在北大未名BBS论坛发帖的代表被约谈,医学部老师给的理由竟然是“怕医学部学生带病入校”(小编注:医学部老师的理由也很无奈吧,是北大那边限制入校,不是医学部老师在限制)。
01
小编当即联系到当事学生阑珊(化名),她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的愿望不是破坏学校声誉,而是呼吁理性探讨,积极改革,维护学生权益。并强调“言论可能过激,是因为解决问题的心理急切”。
还给我发来以下这封信:
时间:2020年12月18日(星期五)下午3 : 39
尊敬的小编姐姐:
您好!
我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在读博士生阑珊,由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与北京大学本部之间的互通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在校内网“北大未名”上7次反映情况,都被学校冷处理和忽视了,不但没有任何官方回复,校方反而大量删帖和控制热度,提出问题的学生被请约谈,因此给您发了这封邮件。
医学部与北大本部合并20年了,至今除了校园卡相同之外,其他均无法互通。相比其他合并后的医学院校(同济、上二医、吉大等),自由进出、刷卡进入和校车,对医学部来说是奢望,有的只有繁琐的报备程序。
一方面北大宣传北大医学的抗疫精神,宣扬钟南山院士和屠呦呦教授,一方面却“怕学生带病入校”,限制医学生的进出,北大的多个院系中,有且仅有医学部学生被区别对待。
这几年,逐渐有权力蚕食学生的权力。进出校门对领导来说,可能是鸡毛蒜皮的事,尽管乍一看,医学部住宿、科研、教学设施完备,这些物质因素不会影响学生的权利,但有更多的无形因素同样会造成不平等。举几个例子,例如前往本部参加就业宣讲会需要额外申请,和本部同学交流难以通过线下进行、难以现场参加讲座等。某些老师和同学可能会说,“这些事情都能够提前申请入校或者在网上完成”,但要知道行政机关的“小小困难”对于个人可能就是难以逾越的高山,哪怕仅仅增加了一点点困难就有可能让大量学生无法获得他们原本能够获得的资源。你可能说“谁让你们医学生这么乖呢”,但又是谁为这些乖学生创造额外的困难呢?
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请允许我引用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案中的说法,那就是隔离这项措施本身就会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我低人一等”的种子,这种想法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未来成长,并且已经得到了心理学研究支持。
同学们并不是只提意见,还提出了刷脸互通、校车、系统合并、程序报备等解决方法,可是被全盘否定。哪怕有一个领导说句话,哪怕是空头支票,医学部的热度都可以下来,但是一学期过去,距离疫情一年过去,一点回应都没有,伤害了同学们的感情,动摇了最基本的认同感。
医学生平时十分忙碌,加上多次反映无果,人心失望麻木,拿着北大学生卡进入校门在我看来是一件正常的事,但是在北大却十分艰难。北大作为最高学府,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不可思议。
目前同学们已经不指望北大未名BBS了(校内论坛),也不知道怎么发微博,具体细节都在知乎,虽然北医学工终于下场发声明,“尽快解决”这个字眼在我来看是画大饼,可叹的是发帖学生已经心灰意冷,在多次被约谈之后决定删帖和保持沉默,他想专心学业,放弃账号,不想和北医行政打交道了。我们看北医行政很不爽了,但就是没敢发声。
我主张理性对话沟通,同学要有参政意识,不管是现实和网上都要敢于发声,引起管理层的注意,以理服人,保护学生的权益。若不是多次反映没有回复,我是不会将这件事放在知乎扩大的,只能说这是绝望之下的选择。以前还有本部学生共同抗议,现在的学生活动仅在网上,而且大部分人匿名不敢发声,叹气,现在的学弟学妹们太乖巧了。
1.维权BBS原文以及原文附件(由于校外Ip不能访问bbs,将原文全部摘录):
2.知乎(目前163个回答,已在知乎热榜):
3. 她本人在知乎发的回答:
从BBS过来,这已经是第七版了。题主ccc(化名)被约谈,医学部老师给的理由竟然是“怕医学部学生带病入校”。
医学部的同学都是核酸检测阴性,本部的同学也是核酸检测阴性,不让医学部同学进出校园,大有不让医务人员进小区的既视感。而且如果医学部同学发烧感冒,早就被拉去隔离了,怎么可能有机会进入本部。况且本部、深研院、微软、住在万柳的同学就不会生病吗?
同学们提出了刷脸互通、校车、系统合并、程序报备等解决方法都被否定了,哪怕有一个领导说句话,哪怕是空头支票,医学部的对这件事的热度都可以下来,但是一学期过去,距离疫情也有一年过去,一点回应都没有,伤害了同学们的感情,动摇了最基本的认同感,疫情的防控成为懒政的借口。
在第四、五版互通问题的呼声下,终于有了官方回应(第六版):“每个北医学生都是北大学生,但每个北大学生不一定是北医学生”。这句话其实是矛盾的,进本部需要刷身份证扫健康码,其他校区的学生则刷脸出入,就是没把医学部学生当本部学生看待。
评论1:其实吧,这件事情的主要或者根本问题在于,没有一个有相应权限的部门来担责,医学部这边相关管理的最高部门是医学部学工部,而在北大对接的是北大保卫部。也就是说北大与学生相关的部门没有一个站出来解决相关问题,这不是推锅,也不是分裂两部,而是北大作为实在的管理主体,没有进行完全的疫情防控期间的管理制度制定,只是推出一个进校管理部门走校外登记途径。
但与此同时医学部学工部也并没有尽到为学生服务的义务,未正视学生的正当需求。有关本部进医学部受阻,源头同理,但我想有关进校问题,似乎并非医学部单方可以解决的,更大的障碍应该在于本部相关权责部门的出面吧,毕竟人脸数据是要北大录进去的吧。
至于再到深一层,就是相关的组织架构问题,畸形的组织架构导致实质上是两套管理体系,如果深究的话,疫情以及之前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否应该反思一下现今的组织架构能否支撑起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说着马上疫情已经快一年了,正式开学这学期也快结束了。疫情常态化的背后是医学部和本部学生至今无法畅通互通,我想怎么也该说不过去了。拿校园卡进不了学校,我想是个天大的笑话吧。希望这个笑话尽快结束……甚至都能想到「相关」部门以合种理由和态度回应,但报最后一点希望吧,希望都方便一点。
评论2:现在限制医学部进入是以防疫来作为理由的。如果按防疫标准,医学部同学和圆明园、万柳同学在疫情防控方面没有区别吧,为啥还要以防疫理由拒绝呢?何况还有外校不住学校管理宿舍的同学也能自由进出?他们的疫情防控我觉得也不比在医学部的同学好吧?
评论3:顶!疫情封校之后就进过两次本部,家园食堂建好了,图书馆修完了,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周围有在本部修双/辅修/选课的同学都能录入刷脸系统随意进出,这恐怕不是技术和平台信息互通的问题吧?
评论4:医学部和本部合不了就别合,少在招生宣传上坑蒙拐骗,虚假宣传。也别拿高考分数说事,不想招,当时就说清楚,我认为我的分数足以让我在上交复旦任何一所学校做一个正常的有尊严的学生,而不是有事进本部时,被保安以一种不太好的态度堵在北京的寒风里。
评论5:作为医学部的学生平时和舍友也都吐槽多少次了,屠呦呦钟南山是北大医学人,我们学生是北京医科大人。有时候开玩笑说不如直接搞个公投脱离北大加入清华得了,这样世一大就真正毫无悬念了。不过也只是开玩笑罢了,心里还是希望目前的问题早早解决的。
评论6:“有事北大医没事北医大”本来只是偶尔自嘲开个玩笑,现在是真的在贵校体会不到归属感……图书馆新食堂都与我无关,更别提讲座和社团活动了。一想麻烦的报备流程,而且没有校车交通不便……算了,自习吧,本北医人不配。说起来,树洞上有个不理解医学部同学为什么自称北医,是不是不自信缘故的帖子就挺好笑的……说起来贵校除了在招生的时候宣传非常到位外,似乎……哈哈。建议隔壁从这里下手,妥妥地坐稳世一大呢。
评论7:实在是非常十分过分了,没想到十几年过去了,北大还是这个样子,哎。需要排名、医疗支援的时候不是挺热情的嘛,转眼就欺负我们北医这些老实的学弟学妹们,心疼弟弟妹妹们。
评论8:医学部的同学每次来本部都要申请,都已经闹得这么厉害了,还没有领导愿意出面解决。本部想去医学部,除了借卡之类的方法,似乎也没有公开其他可以申请的正规渠道。
明明是一所学校,搞不懂为什么其他高校分校区,即使隔了半座城早就可以互通了。还有校车,我们就隔了3、4公里都不能做到,还到处宣传医学部做的贡献,在本部贴各种医学部的宣传展板,合并系统真的有那么难吗?以前去医学部只用拿着校园卡就可,医学部的同学也可以刷脸进本部,而且现在本部的卡能刷进医学部图书馆,医学部的同学也可以刷脸进本部图书馆,搞不懂删掉校门那里的数据有什么意思。
评论9:我昨天做了一个梦。梦里,汉东省吕州市与汉东省吕阳市毗邻。两地历史上曾同属吕州府管辖。后来,两市决定合并。为了尊重历史,合并后的新名字仍定为吕州市,吕阳市改为吕阳区,原吕州市内部也划分为五个市辖区。这样,新吕州市一共有六个市辖区。可是,这六个市辖区并不是完全等同的。一个定位为郊区,另外五个定位为城区。新吕州市成立后,市民欢欣鼓舞,期待两地同城化的红利。
可是,突如其来的传染病迫使新吕州市关闭出城通道。由于两地同城化并未完成,吕州市主城五区与郊区吕阳区顺理成章地各自封闭了自己的建成区。传染病初步控制了,居民活动日渐恢复,吕州市主城五区的居民可以自由进出城,吕阳区的居民也可以自由进出城,但是吕阳区与吕州市主城五区的居民竟然不能自由来往!
吕阳区的居民尤其不解。因为主城区的各项设施都比吕阳区要完备,吕阳区居民习惯于到主城区去活动,这下突然不让吕阳人去主城区了,这让吕阳人非常不方便。“两地合并这么久了,咋去他们那儿还那么麻烦哩!”吕阳区的居民抱怨道。但是,吕州市当局对吕阳人的需求,视若罔闻,仿佛吕阳不属于吕州市。可是,吕州市平日里明明在大力宣传“我市GDP特别高、人口特别多、小微企业创造全省新辉煌”呀!
这些统计数据毫无疑问地包括了吕阳区,甚至“小微企业创造全省新辉煌”这句话,完全来自于吕阳区的贡献。吕阳人只能自嘲道:“吕阳区对吕州市有用时,就大力宣传,视作吕州市吕阳市;吕阳区对吕州市没用时,就弃之不理,视作汉东省吕阳市。”梦醒了。我看了看身上穿着的衣服,这是一件印着北大校徽的纪念衫。
评论10:据我所知,疫情后有关疫情防控的相关决定,全部由北大疫情防控小组制定。北大作为权利管辖主体,在制定相关的疫情常态化下的具体规定中:有关医学部和本部作为同一学校的两大校区之间的具体交流规定是什么?
有关疫情防控过程中,对北医学生进入北大的各项事务,管理部门是什么,在多次反映之后仅得到有关北大保卫部的一次相关回答,其他帖子均无任何回复。但相关的管理部门显然不是北大保卫部,保卫部只负责有关进出校的管理工作。
那么,此处麻烦相关部门负责回复的老师站出来,用有信服力、有证据的回复来回答,为何疫情常态化管理半年以上时,北医学生仍旧不能通过刷脸或者刷校园卡,而需要使用同校外人员报备入校的方式进入燕园校区,是校园卡还是人脸不足以证明自己的信息?还需要借助更高级的身份证件来证明?似乎出于学校管理的角度,使用校园卡进行疫情防控都已足够合理有效?即使因为种种原因依旧无法改变现状,那么也请老师们能拿出言之有物的回复,而不是认为医学部学生可能带病而可能有所安全隐患?那么校外人员预约出入似乎也并没有核酸检测?(此回答有多么站不住脚和可笑,我想大家都清楚)
医学部许多老师在疫情过程中,为了帮学生进入燕园校区等付出了不少的努力,至少我自己以及身边同学都因为需要入校但忘记预约等麻烦过老师,在此处还是向老师道一声感谢,以及可能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还是需要麻烦一阵。但也与此同时希望医学部学生工作部的老师们能够再进一步,帮助这些并不知道该向何处反应的学生们提供相关的渠道,迄今为止并不知道到底是哪个部门负责相关的进校事项。
至于帖内众多回复有一些较为激烈的观点,希望多多包涵的同时能考虑到这是相关合理诉求得不到回应的情绪表达,但与此同时也希望北大和北医都越来越好的人们的一些想法。与此以上,希望有相关部门像回复以往燕园校区里的大多诉求一样,在该贴有所回应……而不是如同此前的大多数帖子石沉大海。正是有所回应才能让人感受到关怀,也正是有所回应才能真正释疑。我想,在即使无法用政策改变温暖人心的前提下,一些有诚意的回复也足以抚慰一些激动的情绪吧。
4.被禁言删帖的截图之一:
小编也在知乎上看到众多知友的留言,纷纷力挺北医的学生们:
一位匿名知友说,“作为北大医学部学生,不修双不辅修与本部社团关联弱,说白了除了考完试想去找人玩,没什么硬性进出本部的需求。但我确实感到很气愤,一直以来对北大这个title没什么认同感,说白了两个校区,选课只能选本部剩下的,各种福利不带医学部,我也不是闲得天天往本部跑。
现在真是直接摆明面上了,其他校区能刷校园卡刷脸,就医学部不能,我疫情期间第一次去本部刷身份证的时候,活脱脱觉得自己是个游客。校车也停了医学部的,确实,我理解三四公里的成本太高了。
两边不是同一套领导班子管理体系,还隔着地理距离,我本来也不指望享受什么本部的优质资源,但我觉得起码我毕业证上会有个戳,校园卡上也和本部没什么区别,本部图书馆也能刷校园卡进,让我在偶尔心血来潮的时候和其他校区的同学一样进个校门不过分吧?”
另一位匿名知友说:“北大和北医合并20年了,20年,足够一个胚胎发育成成人,不够北大和北医互通。在燕园的一年,是你能享受到最快乐的时光,是一场虚假的北大和北医亲密无间的融合幻影。而在之后漫长的学习时间里,你面对的是医学部落后的宿舍楼,接近本部合利屋价格的普通食堂,毫无人文氛围的校园……除了这些硬性的条件,你还会变得不自信,耿耿于怀差一两分的高考成绩,觉得自己不配!不够好!所以应该遭受歧视,遭受不合理的对待,即使你的诉求只是行使身为北大学生应有的权利,也会在北京气温降至零下的冬天,被北大门口的保安堵在校门口,问:你是哪座学校的?”
还有一位知友说:我们医院有不少北医毕业的同事,北京大学校庆的时候,基本只有协和医大毕业的同事朋友圈转发加庆祝。
知友@酸菜 说:北医的同学专门拉我来回答,我也说说自己看法。顶尖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的融合问题一直普遍存在,大家都位于TOP的时候,就容易面和心不和。我曾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求学,光听这个名字就非常倔强的保留了“上医”的关键字眼。平常我们也更多的用上医来替代复旦医学院,以复医自称的基本没有。北医好歹叫北大医学部,名字上毫无违和感,亲切的如一家人,但骨子里医学院与附属医院亲近而与学校疏远这种人事机制决定的状况难以改变。我支持同学们为了自己平等权益而抗争,这就是领导们一句话的事,就看重视不重视。
知乎截图
情理上北医同学的诉求再简单不过,仅仅要求一视同仁而已。不过另一方面我也认为隔阂不会轻易消散,需要顶层设计和一批没有历史烙印的管理者,还得再有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完美,不理想,也是人生成长中必经的一课。出于专业的封闭性,我们其实不需要跟其他专业比较。想做医生,北医已经是天花板一般的存在,再怎么样,也是北医啊,多少医学生求而不得的梦(这确是真话)。
看完这些回答的感受是,这其实是长期积怨的一朝喷发,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很多报考北大医学部的医学生,可能是冲着北京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强大而来,但入校后发现货不对板,居然北大医学部和北京大学不像一所学校?面和心不和,更像是同城异地恋?!(此处黑人问号脸)
02
在此有必要来八一八两校分分合合的历史。从北医校史来看,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医学部曾“三合一分”,轮亲缘关系,比国内多个综合大学硬性合并医科大学来得亲近多了。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医学校。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立北平大学西迁,部分医学院师生一同西迁。留在北平的医学院院务完全停顿,1938年1月,当时的教育部将原北京大学和北平大学合并办起“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为下设的六个学院之一。
这是第一次合并。
1946年7月,北京大学在北平复校。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六分班连同附属医院一同并入北京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先后为解剖学教授马文昭先生、生理学教授沈寯琪先生和皮肤科学教授胡传揆先生。胡传揆教授同时任医学院附属医院(亦称北大医院)院长。从此,学校作为北京大学的一部分,开始了新的历程。
这是第二次合并。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建院并更名为北京医学院,院长为胡传揆教授。直属中央卫生部领导,办学经费由中央财政部转中央卫生部拨付。北医校址迁至今日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由此,医学院开始了较大的发展。
这是第一次分开。
1985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专家曲绵域教授任校长。
2000年4月3日,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正式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5月4日,北京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教授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兼首任医学部主任。
这是第三次合并。
北医官网截图
小编最后想说,由于有这段悠长的历史,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医学部(之前称北京医科大学)的关系本不该是今天的样子,北医的学子在本部也不该受到别样的待遇。“用着人头朝前,不用人头朝后”,这种行为实在不地道。依靠强大的北医及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的砝码重了多少,大家心里都清楚,所以,眼下对于北医学子的这种区别对待,确让人寒心。
100多年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北京大学薪火相传,无论世事如何更替,北京大学始终坚守着“民主和科学”的灵魂。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他们从这里眺望世界,走向未来。深望北京大学校方重拾昔日蔡元培校长“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及学术民主的精神,遇事多俯下身来沟通解决,少对学生的合理诉求以删帖约谈等方式来处理,才能早日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高等学府。
在疫情状况下大家应该严加防范,但也要合理,不要因噎废食。
当然,最新的进展是,目前已经有官方回复。
阑珊同学在知乎回答中更新:18号中午12点40分, 医学部学工回复说安排线上申请研发工作和对校门口闸机升级,力争申报一小时后刷脸入校。我们胜利了吗?
我想还没有,但希望互通、资源共享的好消息随后传来……
责编 苏暄 小脉
➤为了猛一点,中国男人吃了多少性器官? ➤假医生、假护士、假手术, 黑心医院4年非法敛财1亿:不交钱就不缝合伤口! ➤男子腹痛,医生考虑了56种可能性,唯独遗漏了这一种......一转身,就是一条人命 ➤行房事时都能睡着,还说梦话,梦姑得了什么病?| 医学微小说